企管系跨考不吃虧,台大資管所上榜學員心得分享(應考要領、心路歷程)
企管系跨考資管所上榜心得分享
隨著各大學研究所榜單陸續出來,也收到越來越多TKB學員上榜的消息。這裡版主會陸續分享一些願意公開上榜心得的同學,讓正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同學做參考。
這次主要會分享不同背景跨考資管、資工的同學上榜心得,若有同樣是跨考的考生,看過這些成功案例會更有準備方向。
立刻填單,諮詢/試聽課程,購課享網路優惠!!
原政大企管系 | |||||||||
🏆️考取台大資管所、政大資管所資管組、清大資應所、成大資管甲感謝老師的話:洪逸:老師的題庫班無論是板書、上課節奏都掌握得恰到好處,從老師各堂課的內容,可以清楚感受到老師本身實力強大且經驗豐富,看到各種題型基本上是秒解,深入淺出的教學也讓我這個跨考生能對資管考科得心應手。 丁祺:老師從管理學角度切入教學MIS,可以讓學生迅速理解解題架構。另外,老師會替大家舉辦大碩全國模擬考,讓自己迅速檢視並修正讀書方式。老師也會幫大家組成讀書會,有了這群讀書會戰友互相砥礪、切磋,對我考試準備過程可謂事半功倍。 |
|||||||||
選擇TKB的理由: |
|||||||||
因為我本身是非本科系的跨考生,且決定考試的時間算是比較晚,因此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,我選擇直接以榜單結果為考量,而大碩多年來在商管領域和資訊領域的優異榜單這邊就不贅述,在這樣強大的實力下,我很快便決定報名大碩。 準備要領:1. 筆試準備: 資管考科主要為三大科:計概、MIS、資結,其中又會包含資料庫、網路,以及其他新科技,例如:機器學習、區塊鏈、物聯網等,有幾間學校還會加考英文。以下提供各科準備心得: (1)計概: 正課我是選擇上劉逸的課程,因為雲端班沒有提供洪逸的選項。劉逸的優點是上課氛圍蠻輕鬆的,對於當初剛開始進入狀況的我來說,上課壓迫感比較不重。 題庫班我就是直接去上師傅的面授,不得不說師傅不愧是名師,無論是上課節奏和板書掌控,真的恰到好處幾乎都是精華,對我幫助非常大,基本上只要把老師上課重點都抓住沒什麼問題,值得注意的是計概題庫後面幾堂,老師會針對資結做複習,所以管理組其實不一定要報資結題庫班。 (2) MIS: 我面授和題庫都是上丁祺雲端課程,老師因為是管理學背景,教學方式偏從管理學角度切入,整體解題邏輯非常嚴謹,問題分析和回答架構非常完整,且老師會替大家組讀書會,也會出大量功課讓大家好好練習,甚至有安排全科模擬考,我覺得只要跟著老師的進度大概能90%完整,剩下10%我會建議大家可以找一些時事來看,我自己有依照一些比較愛考的題目整理相關時事(例:數位時代、iThome)以便於題目中舉例。 另外,針對平台策略大推孔令傑老師的YT頻道「Prof. Ling-Chieh Kung」,聽完真的覺得相見恨晚,也幫助我面對平台相關題型十拿九穩,有多餘時間的話,我也推薦老師的商管實務資料分析,裡頭也會教學一些考試範圍的酷東西。 (3)資結: 資料結構也是上劉逸的雲端正課,題庫班則上洪逸的數位課。因為兩個班都是和資工一起上的,正課內容就很足夠了,且老師計概的題庫班後面也有上資結,所以資管組的同學題庫班可以自行斟酌,優點是老師會在題庫班把比較重要的題型再講解更清楚,以及進行一些進階題的探討。另外,有聽過有的人會建議某些章節不太考就不太讀,但就我個人觀察各校資結考題其實每年差異都很大,加一加幾乎所有範圍都有包到,所以建議認命一點都唸比較保險。 課外資源我後期唸到很無聊,會去看一下交大Moocs來當複習;此外,寫程式重實作練習,因此我準備過程中,有去寫Leetcode來當練習,主要都挑Easy針對資料結構類題型寫,總共寫了剛好100題,作答都是用C++來寫(近年台大程式題會以C++來出),好處是我到後來程式題型幾乎都是小菜一碟,不過因為投報率沒有很高,沒有時間的話我覺得可以不用。 (4)網路: 個人認為林偉老師的課本蠻值得一看,有整理蠻多重點,可以把它當成寫題目找答案的依據。課外資源個人相當推薦一個名為「PowerCert Animated Videos」的英文頻道,真的是最強網路乾貨頻道。閒暇零碎時間可以依照單元,找該單元的Quizlet字卡,我個人覺得當複習蠻好用的。 (5)資料庫: 林偉SQL章節對我這零經驗考生真的幫助很大。 (6)其他(新科技): 近期各校都會納入一些新科技的考題,內容其實不是很困難但相當廣,如果完全沒有看過相關資料非常難作答,如果只準備課內範圍,應該是沒辦法過筆試門檻。這個部分我會建議以廣讀為主,主要依賴平常時事的累積,如果有比較熱的議題(例:深度學習、近期的NFT和元宇宙等),可以去YouTube找喜歡的影片看。 當初我個人花蠻多時間在這部份,但現在回頭看算是蠻嚴重的時間分配失誤,我會建議以懶人包或者是貼近大眾的內容來看即可。 2. 台政口試題目: (1)政大: 英文+生涯關: 英文環節會先請你朗讀並翻譯一小篇大約80字的英文短文並請你總結它,再依照題目去問相關問題,我的題目是自駕車,老師直接問我可否淺談其面臨的挑戰。 生涯環節主要針對個別書審資料進行提問。 (1)簡單講研究計畫該如何實作 (2)是否有相關修課紀錄或是其他經驗,可以滿足上述我研究計畫所需能力 技術關: Python 的 Trace Code,共有八題以三人搶答方式進行,題目難度是從第一題最簡單到第八題最難遞增,裡面包含recursive、多重函式呼叫等等。 (2)台大: 數學關: 作業研究相關應用題寫在一張紙上(有提供紙筆計算) 假設公司一週七天分別業務量是…,以線性規劃方法該如何設計你的線性式子,變數是誰?限制是誰?目標是誰? 技術關: 資料庫相關題目 1.什麼是Primary Key, Secondary Key, Cluster Key? 2.Relation 跟 Function差異比較 管理關: 若你是CIO開發一套資訊系統的流程你會怎麼設計? 生涯關: 主要聚焦在我的背景,因為我有創業經驗所以問我 1.自我介紹 2.創業資金來源? 3.公司business model? 4.公司規模? 5.如果順利錄取課業繁重,公司怎麼處理? 心路歷程: 一、背景: .119企管系大五,系排成績40多趴。 .無實習經驗,有非資訊相關的創業經驗,還有當英文課助教的經驗(大致上就是沒啥資管相關經驗),其他時間大概都在健身房度過了... .筆試比較有關的資管課程修過MIS、程式設計學年課(Java)、計算機程式設計(Python)、演算法、物聯網相關課程。 .多益985、托福114。 二、時程安排: 我是六月中報名,六月底拿到書後開始準備。 六月底~九月: 兩倍速上完補習班全部科目的正課,此階段會建議將內容聽懂為主,不一定要全部記牢,盡快把整個範圍掌握住,才好針對重點進行複習,如果上課疲勞就看看時事、新科技的內容、刷刷Leetcode;另外,這個階段我有在Dcard找了一個線上讀書會,會與大家討論讀書計畫、上課內容以及MIS題目,因為線上討論的關係,我認為效果是其次,但有一起戰鬥的戰友真的對我的心態有非常大的幫助。 此階段每天大致安排:早上十點起床上課大約以一天三大堂正課(9小時的內容)的進度前進,中間上課累了就進行上述課外活動,上完就不推進度耍廢休息,每週會挑兩到三個下午運動。 十月~十二月: 三大科題庫班上課,跟著老師安排的作業進度練習,並與Dcard讀書會成員檢討各校考古題(我們一間大約寫5年),正課內容則以閱讀筆記方式進行複習;此外,我還因為原本的成績過期,順便去考了個多益測驗,為二階提早做準備,還有加了另一個資管老師組的實體讀書會(這個讀書會是以解MIS為主),一方面覺得可以多聽聽MIS的解題觀點,一方面找更多的戰友一起講幹話XD這段時期算是關鍵期,補習班和同學都會進入真正的衝刺模式,如果不好好努力應該會很容易被甩開,至少要確保自己已經能夠掌握基本題型,做過的題目也一定要滾瓜爛熟,每天時間盡可能有效利用。 此階段每天大致安排:早上八點起床、九點前開始唸書,中間會午睡耍廢休息,唸到晚上九點半圖書館關門為止,平均一天扣掉中間忍不住耍廢(看球賽、實況、廢片XD)總唸書時間9小時,一週大約花一到兩個晚上運動。 一月~過年前: 此階段其實唸得差不多,主要就是多做題目,我因為沒東西唸了,就把補習班所有題本都刷完,也一直往前寫考古題,像我台政10年內題目都寫完了(台大甚至寫了13年),也把時間拿去準備比較偏的東西,包括刷了一堆Leetcode、找了不少時事、甚至去看新科技比較艱深的技術,但考完後覺得這個階段蠻浪費時間的,如果讓我重來我會覺得可以把時間拿去再讀主要內容第三次,尤其因為沒安排進度每天專心程度下滑不少,導致我考試的時候,有一些基礎部份印象有變模糊,建議大家還是以主要內容為主,比較偏的東西看過即可。此階段時間安排不變。 過年~考試前: 回家過節了三天,其他天就是輕鬆翻翻書等考試,這個時候垂死掙扎也來不及了,所以就不給自己太多壓力,以調整作息和心態為主,各校考試前一天我甚至會不唸書,看廢片、打遊戲讓自己開心,放輕鬆不緊張應考很重要! 整體準備過程其實蠻開心的,可能因為我本身真的很喜歡資管系的內容,每天唸完甚至會因為感到自己變強而興奮,我認為喜歡自己讀的東西真的很重要,不會每天很容易感到不耐煩。 |
留言
張貼留言